北京中轴线总长7.8公里,贯穿四重城,其最南端是永定门,最北端则是钟鼓楼。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这样概括心目中的北京中轴线:“象法天地、坐北朝南,九经九纬、左祖右社,面朝后市、方正对称”。一条中轴线,历经元、明、清、民国直到如今,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,它融合了不同时代的风貌特色,成为百年间人文、艺术、历史、建筑、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见证者。
其中,有这样一座建筑,它区别于其他建筑特性,在中轴线古建筑群中占据特殊的一席之地。它用声音表达了六百年时间;它见证着百姓生活,皇城秩序;它就是六百年时间的表达者——钟鼓楼。
北京钟鼓楼
如果把北京的中轴线比喻成一个乐章,那么鼓楼到钟楼间百米左右的空间,是韵律要结束的一个长音,当韵律到达钟楼高大建筑时,就像一个结尾的音符,宣布中轴线乐章结束。纵观明清六百年,钟鼓楼的主要作用便是报时。昔文武百官上朝,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。1924年,钟鼓楼失去报时功能,如今的钟鼓楼,重新以古老又年轻的面貌向大家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。“声音纪念碑”再度发声!
《雪寒钟鼓》重唤六百年时光记忆北京钟鼓楼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之一,是钟楼和鼓楼的合称,其中鼓楼建于明代,钟楼建于清代。钟鼓楼位于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,是曾经明清两代都城的报时中心,同时也是北京中轴线北端结尾处的两大标志性建筑。钟鼓楼两座高楼前后纵置,相距百米。在城市钟鼓楼的建制史上,北京钟鼓楼规模最大,形制最高,其中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。
北京钟鼓楼夜景
钟鼓楼建筑相辅相成又各具特色,钟楼挺拔娟秀,鼓楼宏伟壮观。其中,鼓楼庞大而雄伟,象征着雄性之阳;钟楼则纤瘦而雅致,代表着雌性之阴。值得注意的是,钟楼比鼓楼要高,是修建者刻意追求挺立效果的有力佐证。